【科研动态】我院博士生在权威期刊发表文章,揭示季节内变率对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的调制作用
发布日期: 2020/06/17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生李保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发表题为“Modul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in the Bay of Bengal by the Central Indian Ocean Mod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与我院周磊特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王春在研究员等人共同完成,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为第一单位。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JGR-Atmospheres)是地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影响因子为3.633,JCR分区中位列一区,在交大学术期刊列表中属于A类期刊。

本研究基于印度洋季节内尺度的海气耦合模态——中印度模态(Central Indian Ocean Mode; CIO mode),揭示了中印度模态对于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北移的调控作用。该工作阐明了季节内变率对热带气旋的显著影响,有利于理解多尺度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等天气尺度事件的重要性。

图1 (a) 热带气旋在中印度模态正相位(红色)和负相位(蓝色)下的生成位置;(b)不同纬度下的热带气旋生成频率(红色:中印度模态正相位;蓝色:中印度模态负相位;灰色:未受到中印度模态影响;原文图3)

该研究利用JTWC的36年热带气旋数据,分析了中印度模态的不同相位对于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印度洋模态处于正相位时,大气对流中心从赤道向北移动至北孟加拉湾,一方面使得北孟加拉湾的低层大气产生气旋性涡度异常,同时,大气的中层湿度增加,垂直速度增强等大气场的调整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另一方面,通过天气尺度的动能诊断可以得出,中印度洋模态正相位时,北孟加拉湾的季节内纬向风场存在显著的水平切变,其造成的正压能量转换,是热带气旋生成的重要能量来源。在中印度洋模态处于负相位时,对流中心和相应的环流调整发生在赤道附近,由于热带气旋的生成需要一定的科氏力,因此负相位对于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相比气候态没有显著差异。该工作同时指出,热带气旋生成位置越往北,越容易登陆造成严重灾害。

图2 中印度模态正相位对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调控机制图 (原文图11)

李保生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物理海洋方向的201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季节内振荡和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4篇。

论文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20JD032641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官网-上海交大海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