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可:为中国海洋事业破浪前行
作者:海洋二所 供稿:转载自《浙江新闻客户端》 发布日期: 2019/05/24

“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破冰船“雪龙2”号今年9月正式下水。在仪式上为新船命名的,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他满怀激情地念出命名词:“愿你承载起兴海强国的光荣梦想,面向南北两极,劈波斩浪,破冰前行……”11月2日,他作为首席科学家登上“雪龙”号,带领团队出征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


留美20年,归国12载,这位物理海洋学家自己也同样满怀兴海强国的使命感,在海洋和气候研究领域破浪前行,为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不断拓展新的疆域。”


陈大可年轻时即立志从事海洋科学事业,他与海洋二所另一位中科院院士、著名海洋学家苏纪兰先生的师徒情缘更是一段佳话。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陈大可成为苏纪兰院士招收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之一。之后他赴美深造,在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和工作,并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海洋混合等重要问题上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先后在《科学》《自然》等著名期刊上发表,引起学界轰动。


2006年,苏纪兰力邀陈大可归国,担任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大可听从了这一召唤。他说:“苏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指导和关怀我铭记在心。苏先生既然提出邀请,我除了接受,别无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陈大可认为自己“不能做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旁观者”。


陈大可说,中国海洋科学近年来进入发展快车道,国家投入大,重大项目多,重要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我不能置身于时代洪流之外”。

归国后至2016年,陈大可担任了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个重要任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作为首席科学家,他两度主持国家973项目,多次主持国家重点和重大基金项目。2017年,他领衔的973项目“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及调制机理研究”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陈大可说,人们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已有很大进步,但对台风强度的预报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其科研团队在南海北部布放了一个海上观测阵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台风过境时的海气耦合立体观测资料。研究成果能帮助我们了解台风与海洋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加强对台风的预报能力,对包括浙江在内每年都遭受台风侵袭的沿海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的支持下,国重室还与浙江省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对赤潮等现象的监测和预报。


“海洋科学是一门战略科学,是世界强国比拼实力的前沿阵地,也是实现我国重要战略构想的关键支撑。”陈大可说。


他表示,当前国家对海洋科技的空前重视,也是所有海洋人之幸,应该为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建言献策,为高效、快速地实现我国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转变做出贡献。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官网-上海交大海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