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是教育部和自然资源部全国首批认定的科教融合共建平台。上海交通大学于2018年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签署共建协议,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的基础上联合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并于2021年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学院聚焦世界高端海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探索、认识、预测海洋与气候现象及过程,发展海洋观测、取样和勘探技术,寻找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和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服务世界和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海洋安全和防灾减灾等需求。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12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00%拥有博士学位,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教师达95%,4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5%,已经建成一支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师资队伍。
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学院围绕我国近海、中高纬度海区、深海生命过程与环境模拟、古气候、海洋深潜器及无人观测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依托共建优势,学院建立了极地与气候变化实验室等10余个一流实验基地,同时共享海洋二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极地中心基地平台。
2021年获批上海市极地生命过程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极地前沿科学研究基地,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碳通量研究中心成立,与极地中心联合申报的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2023年获批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然资源部“大亚湾海洋风险与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年来,学院立足于高质量基础研究,承担了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次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顶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
学院致力于培养探索海洋未知领域、胸怀世界、勇立潮头的海洋科学领军人才。现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海洋科学本科专业(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日制在校生400余人。
学院定位国际化、高起点、高标准,确立“小而精”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强基础、促交叉、重实践”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突出科学与技术深度交叉、理工科与人文学科互补。